【笔谈系列⑥】杨富强 | 碳中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编者按: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2021年重点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为更好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现代化,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2021年3月28日,《阅江学刊》联合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举办“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与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项目组等的众多专家,学者们围绕我国碳中和的能源方案、碳中和的实践路径两大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各抒己见。
本刊编辑部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出主旨发言和专家点评的核心观点,并经作者审核润色,现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为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结构转型;碳市场;碳汇
碳中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杨富强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研究员
本文目录
第一,电力系统要从二元化(对经济的正面影响和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并存)向一元化(对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影响)过渡。
第二,现阶段不能过度倚重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以避免风险。
第三,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互相约束、促进和融合。
第四,目前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落实中央政府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本部门和本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景进行研究,提出清晰的指标,制定时间表。
第五,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把碳中和与投资、资源分配、成本和技术创新等问题联系起来。
如果党和政府在2020年没有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现在的一些研究结论就显得比较超前和激进。然而,我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可能过几年回头看,现在学者们提出的一些措施会显得略为保守。碳中和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我们能源专家对此深受震动和鼓舞。
第一,电力系统要从二元化(对经济的正面影响和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并存)向一元化(对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影响)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电力系统的二元化问题一定要认识清楚。一直以来,我们仅注重电力的正面影响,强调电力如何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电力系统的影响是二元化的,我们对负面影响谈得太少。人们为了获得电力,付出了生态环境、身体健康和气候变化等巨大成本。如果考虑负面影响,目前电力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就没有那么大了,尤其是煤电,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在,要促使整个能源系统向一元化转变,我们要尽量减少和逐步退出化石能源消费,不断发展绿色能源,使新的电力系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正面的,而且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第二,关于碳捕捉和封存(CCS)技术的前景。CCS技术是一项未来的技术,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的研发投入并不多。我们对未来技术的研发前景、实施效果、应用范围、经济成本等不能抱不切实际的愿望,现阶段不能过度倚重CCS技术,否则会有很大的风险。我们要做好准备,如果CCS技术无法大规模投入实际应用,无法取得显著效果,那么到2060年怎样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提前有所预判,制定对策。当然,如果CCS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大规模投入使用,将可以缩短碳中和进程。
第三,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能源转型互相约束、促进和融合。目前,关于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关系,各界的关注度比较高,但是关于能源转型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略低。一方面,到2035年,能源转型要求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另一方面,2035年我国要实现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环境卫生目标,对化石能源的约束力度也是很强的。2013年开始,我国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3—2020年,我国因环境保护而形成的能源转型驱动力强于碳减排目标形成的驱动力。2020—2035年,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将对能源转型形成同等强度的驱动力,二氧化碳和污染物减排促使化石能源消费不断下降。2035年以后,应对气候变化将成为主要的驱动力。“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要迅速下降,石油消费要达峰,针对环境质量要制定更高的标准,争取尽快实现碳达峰。因此,我们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转型和保护环境的规划结合起来。
第四,目前各部门、各地方积极落实中央政府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本部门和本地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前景进行研究,提出时间表。各省、各部门、各行业都在努力减排,这种自下而上的积极性非常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目标与自上而下的总目标依然存在差距,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我认为,中央政府各部门要把指标做得更清晰一些,再把指标分解,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的努力结合起来。
第五,从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把碳中和与投资、资源分配、成本和技术创新等问题联系起来。如果能把碳中和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逻辑理顺、说通,那么一通百通。决策者、企业和公众形成合力,推进碳中和就会很顺畅。现在,我们在碳中和的目标下偏重于减碳所需的经济成本,实际上应该把碳中和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重要的驱动因素。虽然实现碳中和的确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发展成本,例如减少碳排放、研发新技术都要投入资金,但是碳中和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例如技术突破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新业态的出现和成长,等等,综合效果之巨大将不可想象。
原文出处:
董战峰、季曦、刘宇、李庆、王东、刘昌义、杨富强、涂瑞和、任树本、黄全胜、张安华、江志红、娄伟:《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笔谈)》,《阅江学刊》,2021年第3期,第27-28页。
董战峰,季曦,刘宇,李庆,王东,刘昌义,杨富强,涂瑞和,任树本,黄全胜,张安华,江志红,娄伟.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笔谈)[J].阅江学刊,2021,(3):27-28.
责任编辑:沈丹
微信编辑:徐逸菡
校对:李海中、沈丹、来向红
作者照片:杨富强提供
文中插图:源自互联网
复审:刘伟
终审:渠红岩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